內關穴
導讀:內關穴歸屬手厥陰心包經,有抒壓/解除疲勞,改善胸痛、心悸、盜汗,舒緩腹脹感,緩解治療頭暈、心痛、暈車等作用。內關穴的位置:在手掌面關節橫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凹陷處。詳見本文圖解內關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內關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內關穴的位置】
內關穴位于手掌面關節橫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凹陷處。(即:從手腕橫紋向上,手三指并排的距離,正好在中間(肌腱內))。
【取穴方法】取此穴道時應要患者采用正坐或仰臥,仰掌的姿勢,內關穴位于人體的前臂掌側,從近手腕之橫皺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或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內關穴 Nèi guān(PC6),經穴名。出《靈樞。經脈》。歸屬:手厥陰心包經,為本經絡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陰維脈,別名:陰維穴。
【穴位含義】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注入體內。
(1)“內關穴”。“內”,內部也。“關”,關卡也。內關名意指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注入體內。本穴物質為間使穴傳來的地部經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經的體內經脈,心包經體內經脈經水的氣化之氣無法從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體表,如同被關卡阻擋一般,故而得名。
(2)“陰維”。“陰”,陰液也。“維”,維持也。陰維名意指本穴有維護與調節人體內外經脈陰液的作用。本穴物質為間使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其運行是從體表注入體內,當體表經水空虛之時,心包經體內經脈的高溫高濕水氣會由本穴外出體表,外出體表的高濕水氣則能生發地部的經水,而在體表經水過乘時它則能起疏導排泄的作用,也就是本穴有維護與調節人體內外陰液的使之趨于正常的作用,故名陰維。
(3)手厥陰陰維之會。理同陰維名解。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由體表注入體內。
【功能作用】疏導水濕。
【內關穴位的作用功效】
幫助入眠,可調節自律神經,抒壓/解除疲勞,改善胸痛、心悸、盜汗,舒緩腹脹感,緩解治療頭暈、心痛、暈車等。
主治疾?。盒耐?,心悸,胸痛,胃痛,嘔吐,孕吐、暈車、手臂疼痛;呃逆,健忘,失眠,癲狂,癇證,郁證,眩暈,中風,偏癱,哮喘,偏頭痛,熱病,產后血暈,肘臂攣痛。心絞痛,心律不齊,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癥,癔病,無脈癥等。
【作用功效】寧心安神、理氣止痛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經常按摩內關穴,就可以起到一個保護心臟的作用,能夠寧心安神、理氣止痛,還可以治療暈車、暈船等,對懷孕前3個月惡心、嘔吐的妊娠反應療效也很好。按摩內關穴時,可沿著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幣側輪滾動按揉,每天按揉半小時。
治療心絞痛的穴位:內關穴
歸納總結:本經經病和胃、心、心包絡疾患以及與情志失和、氣機阻滯有關的臟腑器官、肢體病變廣泛應用于臨床。
內關穴是心包經上的穴位,這條經脈跟心臟聯系在一起,很多心臟上的病就是心包方面的病,針灸臨床中間發現:心包經上的穴位反而比心臟本身用的穴位還多,效果還好,心包經的作用:生理上代表心完成的任務,病理上代替心接受病邪。內關穴可以說是治療心血管病第一要穴。
治療機理:內關穴可以疏通經絡治療心包經及前臂諸疾,心主血脈,又主神明,心包與心本同一體其氣相通、心包為心之外膜、絡為膜外氣血通行的道路,心包絡是心臟所主的經脈、心不受邪,由心包代心受邪而為病,凡邪犯心包影響心臟的神志病和氣滯脈中心絡瘀阻所致病征皆取本穴。情志失和、氣機阻滯而致肺氣上逆,胃氣上逆以及氣滯經絡,氣滯血瘀等病征亦屬本穴主治范圍,內關通于陰維脈,陰維脈聯系足太陰、少陰、厥陰經并會于任脈還與陽明經相合,以上經脈都循行于胸脘脅腹,故內關又善治胸痛、脅痛、胃痛、心痛、結胸、反胃、胸脘滿悶、脅下支滿、腹中結塊以及瘧疾等。
【內關穴位配伍】內關穴配公孫穴治肚痛;內關穴配膈俞穴治胸滿支腫;內關穴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脘痛、嘔吐、呃逆;內關穴配外關穴、曲池穴治上肢不遂、手振顫。內關穴配患側懸厘穴治偏頭痛;內關穴配建里穴除胸悶;內關穴配大陵穴、神門穴主治失眠;內關穴配郄門穴主治心痛;內關穴配足三里穴、中脘穴主治胃痛、吐瀉。
【文獻摘要】<靈樞經脈篇>陰溢為內關,內關不通死不治,陰氣盈盛于內與陽氣相背,失于協調,心暴痛,胸部煩悶、隔中滿、本穴用之效也,故以內關名之一說,本穴是心包經之絡穴,與三焦經相通,三焦經的絡穴名外關、內關者乃相對而言。
備考<玉龍賦>"取內關于照海,醫腹疾之塊“。
<百證賦>"建里內關掃盡胸中之苦悶。”
《針灸甲乙經》:“心澹澹而善驚恐,心悲,內關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凡心實者,則心中暴痛,虛則心煩,惕然不能動,失智,內關主之。”
《針灸大成》:“主手中風熱,失志,心痛,目赤,支滿肘攣。實則心暴痛瀉之,虛則頭強補之。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內關穴是心包經上的穴位,這條經脈跟心臟聯系在一起,很多心臟上的病就是心包方面的病,針灸臨床中間發現:心包經上的穴位反而比心臟本身用的穴位還多,效果還好,心包經的作用:生理上代表心完成的任務,病理上代替心接受病邪。內關穴可以說是治療心血管病第一要穴。內關穴的取穴方法: 把手握緊,內手腕有兩個肌腱,兩肌腱之間,手腕橫紋中點上兩寸(同身寸就是自己手指頭的寬度或長度,自己左拇指的寬度就是一寸,兩寸就是自己食指的前兩節 的長度,三寸就是自己四個手指頭并攏),找到內關穴后,一定要順著經脈按揉(會感覺酸酸的),它的作用就會順著經脈往上直到心,主要就是寬胸理氣,緩解胸痛胸悶。
按摩內關穴的手法:合并食指中指,兩指按揉內關穴100~200次,可緩解暈車、嘔吐、心痛等。
【艾灸方法】:用艾條溫和灸內關穴5~20,每日一次,可以治療痛經等。
拔罐內關穴的方法:用氣罐留罐內關穴5~10鐘,隔天一次,可緩解治療前臂痛等。
刮痧內關穴的方法:用角刮法刮拭內關穴3~5分鐘,隔天一次,可以緩解治療癲狂、心痛、心悸等。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