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穴
導讀:歸來穴歸屬足陽明胃經,有緩解治療腹痛、疝氣、月經不調、閉經、崩漏、帶下、陰挺、遺精、陽痿等作用,歸來穴的位置: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詳見本文圖解歸來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歸來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歸來穴的位置】
【歸來穴】位于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
【取穴技巧】仰臥位,在下腹部,肚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按壓有酸脹感。
【穴位解剖】 在腹直肌外緣,有腹內斜肌,腹橫肌腱膜;外側有腹壁下動、靜脈;布有髂腹下神經。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歸來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別名:溪穴。
【穴義】胃經經水在此氣化并上行于天。
(1)歸來。“歸”,還的意思。“來”,返的意思。“歸來”指的是恢復和復原的意思。指胃經下行的地部經水受熱后氣化逆胃經上行。本穴物質為水道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后因受沖脈外散之熱,經水復又氣化逆胃經上行,如流去之水復又歸來,故名歸來。
(2)溪穴、溪谷。溪,水流的路徑也。穴,孔隙也。谷,狹谷也。溪穴、溪谷名意皆指本穴地部的經水細校本穴物質為水道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因有大量經水氣化逆胃經上行,本穴下傳的地部經水細小,故名。
(3)豁谷?;?,曠達開闊也。谷,山之谷也?;砉让庵副狙ǖ臍饣畾馍闲杏谔觳康臅邕_開闊之處,故名豁谷。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及天部之氣。
【運行規律】地部經水循胃經下行氣沖穴,天部之氣逆胃經上行。
【功能作用】傳輸胃經下行經水,散化沖脈外傳之熱。
【歸來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癥】腹痛、虛弱、畏寒、疝氣、月經不調、不孕、帶下、白帶過多、附件炎、子宮內膜炎、閉經,陰挺,遺精,陽痿等。
【作用功效】歸來穴,活血化瘀、調經止痛、通經活絡。理氣,提胞,治疝。
【臨床運用】現今常用于治療睪丸炎,陰莖痛,子宮內膜炎,卵巢炎,不孕癥,產后惡露不止,小兒腹股溝疝,男女生殖器疾病。
【保健原理】本穴屬于足陽明胃經。按摩這個穴位,可以治療閉經、痛經等癥。
【穴位配伍】1、歸來穴配太沖穴,具有溫經理氣的作用,主要治療疝氣偏墜;2、歸來穴配合谷穴,可以緩解腹痛;3、歸來穴配氣海穴、關元穴,可以緩解治療腹脹,便秘。4、月經不調配伍穴位:歸來穴、三陰交穴、腎俞穴、命門穴。5、配關元、中極、三陰交、腎俞治男女生殖器病癥、經閉、白帶過多。7、配三陰交、中極治月經不調。8、疝氣配伍穴位:大敦穴、歸來穴;9、陽痿配伍穴位:涌泉穴、歸來穴。
疾病概述:婦科常見病,表現為月經周期或出血量的異常,或是月經前、經期時的腹痛及全身癥狀。病因可能是器質性病變或是功能失常。許多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高血壓病、肝病、內分泌病、生殖道感染、腫瘤(如卵巢腫瘤、子宮肌瘤)等均可引起月經失調。
按摩順序與技法:先取仰臥位,以右手魚際先揉按腹部的歸來穴約1分鐘,再以右手拇指指腹羅紋面依次點按雙側下肢的三陰交穴,每穴點按1分鐘,最后以一手手掌按摩小腹部約1分鐘。再改取俯臥位,先以兩手手掌在腰骶部上下往返反復按摩2分鐘;接著雙手拇指指端依次點按腎俞穴、命門穴各3分鐘,以有酸脹感為度;最后再以雙手五指同時提拿雙側腎俞穴各3次。
對男人來說,最常困擾他們的是疝氣;對女人來說,最常困擾她們的是痛經,如果能夠堅持長期按摩歸來穴,不僅可以治療疝氣和痛經,而且對于因為腎虛導致的男子卵縮(寒丸內收)和女子子宮脫垂等各種疾病,都具有良好的療效。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經穴用法】推拿:指揉法、點按法、摩法、掌推法
【特效按摩】以中間三指指腹垂直下按,由內而外按揉歸來穴,每日早晚各按揉1~3分鐘,可以治療月經不調、不孕、陽痿等疾病。
【按摩手法】用食指、中指指腹按揉3~5分鐘,長期按摩,可改善疝氣、月經不調等。
【艾灸療法】用艾條雀啄灸5~10分鐘,一天一次,可治療腹痛、帶下等病癥。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