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闕穴
導讀:巨闕穴歸屬任脈,有治療口腔潰瘍、失眠多夢、健忘、打嗝、嘔吐、黃疸、粉刺等作用。巨闕穴的位置: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詳見本文圖解巨闕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巨闕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巨闕穴的位置】
【巨闕穴】位于腹部中部,左右肋骨相交之處,再向下二指寬即為此穴。(巨闕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
【取穴方法】在人體的腹部中部,左右肋骨相交之處,再向下二指寬即為此穴。取穴時,讓患者采用仰臥的姿勢,以便實施者能夠準確的找尋穴道和順利的實施相應的按摩手法。
【快速取穴】仰臥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將胸劍結合點與神闕連線4等分,在連線的上1/4與3/4交點處,按壓有酸脹感(圖②)。
【穴位解剖】在腹白線上,深部為肝臟;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七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巨闕穴】Jù què(RN14),經穴名。出《脈經》。屬任脈。心之募穴。別名:巨缺穴,巨送穴。
【穴位含義】胸腹上部的濕熱水氣在此聚集。
1、“巨闕穴”。“巨”,大也。“闕”,通缺,虧缺也。巨闕名意指胸腹上部的濕熱水氣在此聚集。本穴位處胸腹交接處的凹陷部位,任脈上、下二部皆無氣血傳至本穴,穴內氣血為來自胸腹上部的天部濕熱水氣,此氣因其熱,既不能升又不能降,在本穴為聚集之狀,本穴如同巨大的空缺一般將外部的水氣聚集,故名“巨闕穴”。巨缺名意與巨闕同。
2、“巨送穴”。“巨”,大也。“送”,送出也。巨送名意指本穴聚集的天部之氣全部輸向心經所在的天部層次。本穴物質為來自胸腹上部的濕熱水氣,因其性濕熱,既不能循任脈上行又不能循任脈下行,唯有輸向與此氣血同性的心經天部層次,本穴氣血的變化特點是來多少送多少,故名“巨送穴”。
3、心之募穴。理同巨送名解。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溫熱水氣,亦即是血。
【運行規律】由本穴外輸心經所在的天部層次。
【功能作用】募集心經氣血。
【巨闕穴位的作用功效】
1、緩解治療打嗝、胸痛、心痛、心煩、驚悸、胸滿氣短、咳逆上氣、腹脹暴痛、嘔吐、呃逆、吞酸、黃疸、泄利等;
2、緩解治療失眠多夢、健忘、癲狂、癇證等;
3、緩解治療口腔潰瘍、面色蒼白、膚色異常、粉刺等。
【臨床應用】現代常用于治療口腔潰瘍。
【巨闕穴位配伍】巨闕穴配內關穴治心絞痛;巨闕穴配章門穴、合谷穴、中脘穴、內關穴、足三里穴治呃逆;巨闕穴配足三里、膻中穴、內關穴、三陰交穴、心平穴、心俞穴治療急性心肌梗塞;巨闕穴配內關穴、人中穴治癲狂癇證;巨闕穴配神門穴治失眠健忘。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療法原則】寒則補之或留針多灸,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針灸療法】直刺0.5~1寸;可灸。
【特別注意】重擊巨闕穴,會沖擊肝、膽、震動心臟而亡。
【按摩療法】用拇指按壓此穴,作圈狀按摩60次。 按壓此穴,解除心煩,促進腸胃運動,有益于大腸的排毒,解決各種腸胃問題。
【日常保健】巨闕穴有一個最大的作用就是治療口腔潰瘍。中醫說舌為心之苗,當心火旺盛時,當然會在口腔內和舌頭上有所反應。這時候巨闕自然會責無旁貸地擔 負起這個巨大的使命,每天在巨闕上按摩3至5分鐘,堅持兩三天就可以將這一股邪火驅逐出去,還身體安然康泰的局面。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