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泉穴
導讀:廉泉穴歸屬任脈,有緩解治療口腔潰瘍、舌面潰瘍、急性咽炎、舌下神經麻痹、語言不清等作用,廉泉穴的位置:下頜下緣與舌骨體之間,詳見本文圖解廉泉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廉泉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廉泉穴的位置】
【廉泉穴的位置】位于人體頸上部正中,于下頜下緣與舌骨體之間,下頜下緣1寸的凹陷處取穴。
【取穴方法】仰靠坐位,在頸部,前正中線上,結喉與下頜中間取穴。
【快速取穴】正坐仰靠,在頸部,前正中線上,喉結上方,舌骨上緣凹陷處(圖①)。
【穴位解剖】 在甲狀軟骨和舌骨之間,深部為會厭,下方為喉門,有甲狀舌骨肌、舌??;有頸前淺靜脈,甲狀腺上動、靜脈;布有頸皮神經,深層有舌下神經分支。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廉泉穴】Lián quán(RN23)。屬于任脈穴位。陰維、任脈之會。陰維任脈之會。別名:本池穴,舌本穴,結本穴。
【穴位含義】任脈氣血在此冷縮而降。
(1)“廉泉穴”。“廉”,廉潔、收廉之意。“泉”,水也。該穴名意指任脈氣血在此冷縮而降。本穴物質為天突穴傳來的濕熱水氣,至本穴后散熱冷縮由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本穴如同天部水濕的收廉之處,故名“廉泉穴”。
(2)“本池”。“本”,根本也。“池”,儲液之器也。本池名意指本穴為任脈水濕的收聚之地。理同廉泉名解。
(3)“舌本”。“舌”,至柔之物也。“本”,根本也。知本名意指本穴聚集的天部水濕為任脈氣血的來源根本。本穴位處頭面的天部,而任脈氣血為至柔之性,其所能上行頭面的天部,是在外界之熱的作用下方能至此,如無外界之熱助則任脈氣血就無法構成內外無端的循環,因此,任脈氣血能上至頭面任脈就有接續之源,故本穴名為舌本。結本名意與舌本同。
(4)陰維任脈之會。任脈氣血在此位處天之下部,天之上部的氣血為空虛之狀,陰維脈的氣血隨之而入,故本穴為陰維任脈之會。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進一步冷降后下行承漿穴。
【功能作用】收引陰液。
【廉泉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癥】口腔潰瘍、舌面潰瘍、舌下腫痛、急性咽炎、舌下神經麻痹、語言不清、失語、腦血管病引起的語言障礙等
【作用功效】廉泉穴,清音利喉,疏風泄熱,清咽利舌。
【臨床應用】現代常用于緩解治療口腔潰瘍、舌面潰瘍、急性咽炎、舌下神經麻痹、語言不清、失語、腦血管病引起的語言障礙。
【穴位配伍】廉泉穴配承漿穴、地倉穴緩解治療流涎;廉泉穴配合谷穴緩解治療癔??;廉泉穴配啞門穴、合谷穴緩解治療語言不清;廉泉穴配天突穴、少商穴緩解治療舌強不語、舌下腫痛、舌緩流涎、暴喑。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寒則先瀉后補或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針刺方法】廉泉穴向舌根方向斜刺0.5-1寸,局部酸脹(或退針至皮下,再向左右兩側斜刺1-1.5寸)
【艾灸方法】廉泉穴一般不炙。
【按摩手法】用中指指腹按揉廉泉穴并做環狀運動,每次2分鐘。
【日常保健】廉泉穴在喉結上方,當舌骨體上緣的中點處,為任脈之穴位,有利喉舒舌、消腫止痛之功,主治急慢性咽炎、口舌生瘡、暴喑等。據中醫“腧穴所在, 主治所在”的治病理論,用拇指與食指揪廉泉穴處皮膚至出痧為止,能祛瘀排毒、活血通絡,見效甚好。對于因過量食用辛辣油膩之品而引起的咽痛患者,尤為適 用。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