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極穴
導讀:中極穴歸屬任脈,有緩解治療月經不調、陰痛、陰癢、痛經、陽痿早泄、遺精、生殖器疾病、泌尿疾病等作用;中極穴的位置:位于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4寸,詳見本文圖解中極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中極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中極穴的位置】
【中極穴的位置】中極穴位于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4寸。
【取穴方法】仰臥位,先取曲骨穴,再向上量1寸處,按壓有酸脹感。
【快速取穴】仰臥位,將恥骨聯合上緣的中點和肚臍連線5等分,由下向上1/5處,按壓有酸脹感(圖①)。
【穴位解剖】在腹白線上,深部為乙狀結腸;有腹壁淺動、靜脈分支,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經的前皮支。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中極穴 Zhōng jí(RN3),經穴名。出《素問。骨空論》。屬任脈。足三陰、任脈之會。膀胱之募穴。別名:氣原穴,玉泉穴,膀胱募穴,氣魚穴。
【穴位含義】任脈氣血在此達到了天部中的最高點。
(1)“中極穴”。“中”,與外相對,指穴內。“極”,屋之頂部橫梁也。該穴名意指任脈氣血在此達到了天部中的最高點。本穴物質為曲骨穴傳來的陰濕水氣,上升至中極時己達到其所能上升的最高點,故名“中極穴”。
(2)“氣原穴”。“氣”,氣態物也。“原”,源也。氣原名意指本穴的水濕之氣為任脈氣血的生發之源。本穴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水濕濃度大,吸熱后可脹散為強勁的天部陽氣,本穴如同人體之氣的生發之源,故名氣原。玉泉名與氣原同,玉指金性之氣,泉指氣血輸出為源源不斷。
(3)“氣魚穴”。“氣”,氣態物也。“魚”,陰中之陽也。氣魚名意指一穴的水濕之氣亦有一定的溫熱之性。
(4)膀胱募。本穴氣血為天部的高濃度水濕之氣,散熱冷縮后則外走膀胱經所處的天部層次,為膀胱經經氣的募集之地,故為膀胱募。
(5)任脈足三陰經之會。本穴物質不光為任脈的天部水濕,還有足三陰經飄行至此有天部水濕,故本穴為任脈足三陰經之會。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大部分別走膀胱經所處的天部層次,小部分吸熱后循任脈上行。
【功能作用】募集膀胱經水濕。
【中極穴位的作用功效】
1、治療陽痿、早泄、遺精、生殖器疾病、泌尿疾病、尿路感染、尿頻、尿急、生理病、生理不順、小便不利等;
2、主治月經不調、陰痛、陰癢、痛經、帶下、崩漏、陰挺、產后惡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腫等;
3、 緩解治療積聚疼痛、冷氣時上沖心、臍下疝繞臍痛、沖胸不得息、腎炎、精力不濟、冷感癥等。
【作用功效】中極穴,益腎興陽、通經止帶。
【臨床應用】現今常用于治療小便不利,遺溺不禁,陽痿,早泄,遺精,白濁,疝氣偏墜,積聚疼痛,月經不調,陰痛,陰癢,痛經,帶下,崩漏,陰挺,產后惡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腫。
【中極穴位配伍】中極穴配大赫穴、腎俞穴、陰交穴、三陰交穴、次髎穴治陽痿、早泄、遺精、白濁、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產后惡露不止、胞衣不下、陰挺等癥(腎氣虛型);中極穴配陰谷穴、氣海穴、腎俞穴治遺溺不止;中極穴配大敦穴、關元穴、三陰交穴治疝氣偏墜;中極穴配水分穴、三焦俞穴、三陰交穴、氣海穴、委陽穴治水腫;中極透曲骨穴、三陰交穴、地機穴治產后、術后尿潴留。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寒則補之灸之,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針灸療法】直刺中極穴0.5~1寸;可灸。
【按摩療法】用手掌按摩中極穴,每次2分鐘,每日2次。
特別注意:中極穴被擊中后,沖擊腹壁動、靜脈和神經震動乙結腸,傷氣機。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