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尾穴
導讀:鳩尾穴歸屬任脈,有消除疲勞和焦躁情緒等作用。鳩尾穴的位置:人體的心窩正下方,最底下肋骨稍下處,詳見本文圖解鳩尾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鳩尾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鳩尾穴的位置】
【鳩尾穴的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七寸,當胸骨劍突下凹陷處。劍突因包埋于腹直肌鞘內,不易觸及,則可從胸骨下端(歧骨)下一寸處定穴?!夺樉募滓医洝罚?ldquo;在臆(胸)前蔽骨下五分”(即:劍突下半寸);《針灸資生經》:“人無蔽骨者,從歧骨際下行一寸。”(即:胸劍結合部下1寸)
【取穴方法】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心窩正下方,最底下肋骨稍下處。即:胸骨突起處的下緣。用指頭觸摸左右肋骨下方,在中心合起來的地方就是胸骨下端,而位于這胸骨下段約l寸的地方就是鳩尾穴。
【快速取穴】仰臥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將胸劍結合點與神闕連線8等分,在連線的下7/8與1/8交點處。按壓有酸脹感(圖①)。
【穴位解剖】在腹白線上,腹直肌起始部,深部為肝臟;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六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鳩尾穴】 Jiū wěi(RN15),經穴名。出《靈樞。九針十二原》。屬任脈。膏之原穴。任脈之絡穴。別名:尾翳穴,神府穴,骬尾穴,骭鶻穴,骬骬穴,臆前穴。
【穴位含義】任脈熱散的天部之氣在此會合。
【名解】“鳩尾”,斑鳩的尾,形容胸骨劍突,穴當其下?!端貑?。氣府論》王冰注:“鳩尾心前穴名也,正當心蔽骨之端,言其骨垂下如鳩尾形。”
(1)鳩者鳥之一種,其習性特征與鵑相近,鳩與鵑最大的不同之處即是不自營巢,而是在其它同類鳥巢內下蛋并由它鳥代為孵化。尾者余也,指鳩鳥余下之物。鳩尾名意指:任脈熱散的天部之氣在此會合。本穴物質為任脈熱散于天部的浮游之氣,至本穴后為聚集之狀,此氣如同鳩鳥之余物一般,故名鳩尾。
(2)“尾翳穴”。“尾”,余也。“翳”,羽毛做的華蓋穴也。尾翳名意指本穴氣血為天部的浮游之氣。理同鳩尾名解。
(3)“骭”。胸前骨也。“骭”,小腿骨或肋骨。骭名意指任脈天部層次的絡脈之氣在此為收引冷降的變化。本穴物質為任脈的絡脈之氣,所處為天之天部,其變化為收引冷降,表現出腎水的收引特征,故名“骭”。尾,余也。,黃色分泌物也,脾土塵埃也。尾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氣中亦有一定的脾土塵埃。
(4)“神府”。“神”,與鬼相對,指天部之氣也。“府”,府宅也。神府名意指任脈的天部之氣在此聚集。理同鳩尾名解。
(5)“骭鶻”。“骭”,小腿骨也。“鶻”,鳥科動物,隼類,似山鶴而小,短尾,青黑色,多聲。鶻指穴內氣血為天部之氣,青黑色指穴內氣血有腎氣的收引冷降之性。骭鶻名意指任脈氣血在此為散熱冷降的變化。理同鳩尾名解。
(6)“臆前穴”。“臆”,胸也。“前”,前面也。臆前名意指本穴位于胸前,無它意。
(7)任脈絡穴。本穴物質為任脈天部的浮游之氣聚集而成,本穴有聯絡任脈各部氣血的作用,故為任脈絡穴。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之上部的浮游之氣。
【運行規律】散熱冷降后下行中庭穴。
【功能作用】收引水濕。
【鳩尾穴位的作用功效】
1、消除疲勞、治療暈車暈船、矯正焦躁性格等;
2、緩解癲狂癇、咳嗽氣喘、驚狂等‘;
3、治療胸痛、呃逆、腹脹、心痛、心悸、心煩、胸中滿痛、嘔吐、呃逆、反胃、胃痛等。
【作用功效】清神,寧心,利膈。安心寧神、寬胸定喘
【古代記述】心痛,驚癇,心腹脹滿,胸中滿痛,腹皮痛,咳逆數噫,喘息,喉痹咽壅,水漿不下,癲,狂,癇,瘙癢。近人報道:胃炎。
【現代常用于】消除疲勞、治療暈車暈船、可以緩解焦躁性格等。
【鳩尾穴位配伍】鳩尾穴配梁門穴、足三里穴治胃痛;鳩尾穴配足三里穴治嘔吐;鳩尾穴配涌泉穴,有化痰寧心的作用,主治癲癇,嘔痰沫; 鳩尾穴配中脘穴、少商穴,有和胃化積,行氣清熱的作用,主治食癇,胃脘脹滿,不得眠。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針灸療法】向下斜刺鳩尾穴0.3~0.5寸,不可過深。
【艾灸療法】艾炷灸鳩尾穴3~5壯,艾條溫灸鳩尾穴15~20分鐘。
【按摩療法】用兩個大拇指按壓鳩尾穴,作圈狀按摩,左右各60次。
【特別注意】鳩尾穴擊中后,沖擊腹壁動、靜脈、及肝、膽,震動心臟,血滯而亡。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