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五里穴
導讀:陰包穴:治療小腹脹滿,小便不利,倦怠嗜臥,陰部濕癢,股內側痛等。陰包穴的位置具體在人體哪里呢,詳見本文圖解陰包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足五里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足五里穴的位置】
【足五里穴的位置】在大腿內側,當氣沖直下3寸,大腿根部,恥骨結節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布有生殖股神經,股前皮神經及閉孔神經前支,旋股內側動、靜脈。
【取穴方法】仰臥位伸足,先取曲骨穴旁開2寸處的氣沖穴,再于其直下3寸處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長收肌、短收肌。皮膚由髂腹股溝神經和生殖股神經的股支分布。大腿深筋膜又稱闊膜,是全身最厚而堅韌的筋膜,但在大腿 的前內側比較薄弱,形成隱藏靜脈裂孔或稱卵圓窩。該部深筋膜有大隱靜脈穿過。在窩的外側緣和下緣形成鐮刀形的鐮狀緣。覆蓋該窩的深筋,由于血管神經的穿過 呈篩狀,稱為篩狀筋膜,其深面由內向外排列有股表脈、股動脈和股神經。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足五里穴】經穴名?!夺樉募滓医洝吩謇??!妒備洝访阄謇?。屬足厥陰肝經。別名:五里穴。
【穴位含義】肝經的冷降水濕及脾土塵埃在此覆蓋五里廣。
【名解】足,指穴在足部。五里,指本穴氣血的作用范圍如五里廣。本穴物質為陰廉穴傳來的冷降水濕及水濕風氣中的脾土塵埃,至本穴后由天部歸降地部,覆蓋的范圍如五里廣,故名。五里名意與足五里同。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濕風氣及隨風氣中吹帶的脾土塵埃。
【運行規律】由天冷降歸于地部。
【功能作用】固化脾土,除濕降濁。
【足五里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疾病】少腹脹痛,小便不通,陰挺,睪丸腫痛,嗜臥,四肢倦怠,頸疬。陰囊濕疹,睪丸腫痛。 尿潴留,遺尿。 股內側痛,少腹脹滿疼痛,倦怠,胸悶氣短。
【穴位配伍】配三陽絡穴、天井穴、歷兌、三間穴治嗜臥欲動搖。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療法原則】寒則先瀉后補或點刺出血或灸,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刺灸方法】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大腿前側面。應注意避開股動、靜脈、血管。
【艾灸方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