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澤穴
導讀:尺澤穴歸屬“手太陰肺經”,有清熱和胃、通絡止痛、止咳平喘等作用,尺澤穴的位置:手臂內側中央處有粗鍵的外側,詳見本文圖解尺澤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尺澤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尺澤穴的位置】
【尺澤穴的位置】位于手臂肘部,取穴時先將手臂上舉,在手臂內側中央處有粗鍵,健的外側即是此穴。
【取穴技巧】伸臂,微屈肘,在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橈側緣的凹陷處即是。
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勢,尺澤穴位于人體的手臂肘部,取穴時先將手臂上舉,在手臂內側中央處有粗腱,腱的外側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橈側凹陷處)。該穴上方3-4厘米處用手強壓會感到疼痛處,就是“上尺澤” 。
【穴位解剖】在肘關節,當肘二頭肌腱之外方,肱橈肌起始部;有橈側返動、靜脈分支及頭靜脈;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直下為橈神經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尺澤穴】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太陰肺經穴,合(水)穴。別名:鬼受、鬼堂。尺澤,“尺”,長度的單位;“澤”,指水之聚處。在“考骨度法”中,有從腕至肘定為一尺者,穴當肘窩深處,為肺經合穴,屬水,揚上善指出水井泉,流注行已,便于入海,故名“尺澤穴”。
【穴義】肺經濁降的陰液在此匯聚而成小澤。
【名解】
(1)尺澤。尺,小也。澤,池也。尺澤名意指俠白穴濁降之雨,在地部形成的小澤。何以俠白穴降地之雨在地部只形成小澤而非大澤?這是因為人體的不同經脈分屬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區域。肺應秋,屬西方,為經過長夏之后的時序,土地干燥(脾部肌肉要比其它經脈所屬區域的干燥),俠白穴天部的雨降大部分為脾土吸收,故而在地部只能形成小澤。
(2)鬼受、鬼堂。鬼者,與神相對,神為天,鬼為地,此指穴內的氣血物質是肌肉層所主的地部經水。受,為收受、接受,指本穴為氣血物質的收受之所。堂,為廳堂,指本穴為氣血物質的聚散之處。鬼堂、鬼受之名皆指穴內的氣血物質為地部的經水。
(3)肺經合穴。指肺經流行的地部經水在此匯合。本穴物質為俠白穴雨降后的地部經水,俠白穴所居為高位,尺澤穴所處為低位、為肉之陷處,上部下流的經水皆在此穴處匯合,故本穴為肺經合穴。
(4)尺澤穴五行屬水。屬水,指本穴的氣血物質表現出的五行屬性,其意有二,一是本穴的氣血物質本身就是地部的經水,二是指本穴氣血為肺經經水之源,起著對整個肺經經脈的潤下作用,故本穴屬水。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量少,性溫熱(即是血液)。
【運行規律】氣血物質的運行分二個方面,一是匯合本穴的經水循肺經下行孔最穴,二是穴內的經水不斷氣化并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匯聚肺經陰液并循肺經的地部渠道運行。
【尺澤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癥】咳嗽、氣喘、肺炎、支氣管炎、咽喉腫痛、中暑、肘臂腫痛、皮膚瘙癢、過敏、乳癰等。
【功效】清熱和胃、通絡止痛、止咳平喘。
【穴位配伍】乳癰配伍穴位:少澤穴、膻中穴、尺澤穴、乳根穴
疾病概述:發于乳房部的癰,統稱乳癰,即急性乳腺炎。多見于婦女產后,其病因有肝氣郁結,胃熱壅帶;或乳汁積滯;或乳兒吸乳時損傷乳頭,感染熱毒;或產后血虛,感受外邪,以致濕熱蘊結,氣血凝滯。
按摩順序與技法:首先以拿捏法拿捏小指的少澤穴20 次,再揉按膻中穴2 分鐘,接著按壓尺澤穴30次,最后用中指和無名指的指腹稍微用力按壓乳根穴3分鐘。每天堅持直至完全康復。
咳嗽配伍穴位:豐隆穴、強間穴、尺澤穴、列缺穴
中暑配伍穴位:少商穴、中沖穴、商陽穴、尺澤穴
尺澤穴配肺俞穴,適用于咳嗽、氣喘;尺澤穴配少商穴,適用于咽喉腫痛;尺澤穴配合谷穴,適用于肘臂攣痛。
【臨床運用】現代常用于治療感冒、咽喉腫痛、扁桃體炎、喉炎、咽炎、支氣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間神經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壓、肺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急性胃腸炎、肘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
尺澤穴為肺經合穴,既具有合穴的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古代針灸醫籍,治療半身不遂多取陽經穴,如合谷穴、手三里穴、百會穴、足三里穴、陽陵泉穴,現代醫學一般會配合內關穴、尺澤穴等陰經穴,彌補了古代針灸醫籍的不足。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按摩療法】用大拇指彈撥尺澤穴100~200次,能防治氣管炎、咳嗽、過敏。(彎曲拇指,以指腹按壓尺澤,每次左右各按壓1一3 分鐘)。
【艾灸療法】用艾條溫和灸5~20分鐘,每天一次,可緩解治療肘痛、上肢痹痛等。(隔姜灸5 一7 壯或溫和灸10 一20 分鐘)。
【刮痧療法】用面刮法從上向下刮拭3~5分鐘,隔天一次,可治療咳嗽、心煩、嘔吐等。
【針刺療法】直刺0.5-0.8寸,或點刺出血,可灸。針感酸麻脹向前臂橈側及拇指放散。
注意事項:不宜疤痕灸,以免影響關節活動。針刺時掌握肘彎深度,太深可刺過穴下陷脈,導致出血,邪氣內陷而氣結于內,造成手臂不能屈伸。故直刺深度不宜超過1寸
【別名】鬼受(《備急千金要方》;鬼堂(《千金翼方》)。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