囟會穴
導讀:囟會穴歸屬督脈,有緩解治療頭痛、目眩、面赤暴腫、鼻淵、鼻癰、小兒驚風等作用,囟會穴的位置:前發際正中直上2寸,詳見本文圖解囟會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囟會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囟會穴的位置】
【囟會穴的位置】位于人體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2寸(百會穴前3寸)。
【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腱膜下疏松組織。布有額神經及左、右顳淺動、靜脈和額動、靜脈的吻合網。在帽狀腱膜中;有左右顳淺動、靜脈吻合網;布有額神經分支。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囟會穴】出自《靈樞·熱病》,屬于督脈穴位圖。別名:囟上、囟門、頂門。
【釋名】囟,顱囟。會,會合。穴當前囟(額囟)所在處。
(1)囟會。囟,連合胎兒或新生兒顱頂各骨間的膜質部也,此指穴內氣血有腎氣的收引特征。會,交會也。囟會名意指督脈上行的弱小水濕在此聚集。本穴物質為 上星穴傳來的弱小水濕,至本穴后為聚集之狀,如同腎氣有收引特征,故名囟會。囟中、鬼門、囟門名意與囟會同,中指穴內,鬼指穴內氣血寒濕收引。
(2)天窗。天,天部也。窗,窗戶也,氣之通道也,虛也。天窗名意指本穴氣血為天之下的水濕之氣,天之上部氣血空虛。本穴物質為來自上星穴的弱小水氣,至本穴后則聚集在天之下部,天之上部氣血如同空虛之狀,故名天窗。
(3)頂門。頂,擠也。門,出入的門戶也。頂門名意指督脈吸熱的上行氣血在此被頂撞而不能上行。本穴物質為上星穴傳來的弱小水氣,因無外界熱助,弱小水氣至此后不能上行,如同被頂撞一般,故名頂門。
【穴位含義】督脈上行的弱小水濕在此聚集。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由本穴輸散于頭之各部。
【囟會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癥】頭痛,目眩,面赤暴腫,鼻淵,鼻衄,鼻痔,鼻癰,癲疾,嗜睡,小兒驚風等。
【作用功效】補益肺氣,傳導水濕。安神醒腦、清熱消腫。
【穴位配伍】囟會穴配頭維穴、太陽穴、合谷穴治頭痛目眩;囟會穴配前頂穴、天柱穴、本神穴治小兒驚癇;囟會穴配人中穴、十宣穴治中風昏迷、癲癇;囟會穴配血海穴、支溝穴治血虛頭暈; 囟會穴配玉枕穴治頭風;配百會治多睡;配上星、合谷、列缺、迎香治鼻淵、鼻衄。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針刺方法】囟會穴平刺0.5-0.8寸(小兒禁刺)
【艾灸方法】囟會穴,艾條灸5-10分鐘。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