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跳穴
導讀:環跳穴歸屬足少陽膽經,有緩解治療半身不遂、腰跨疼痛、下肢痿痹等作用;環跳穴的位置: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處,詳見本文圖解環跳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環跳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環跳穴的位置】
【環跳穴的位置】位于人體的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處。
【取穴方法】取側臥位,伸直下腿,屈上腿,以拇指關節橫紋按在股骨大轉子上,拇指指脊柱,當拇指尖處,按壓有酸脹感。
【穴位解剖】有臀大肌,坐骨神經和股方??;淺層布有臀上皮神經。深層有坐骨神經,臀下神經,股后皮神經和臀下動、靜脈等。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臀肌筋膜、臀大肌、坐骨神經、閉孔內?。欤┡c上下孖肌。皮膚由髂腹下神經的外側支和臀上皮神經的雙重分布。皮下筋膜發達, 富有纖維和脂肪組織,臀部的后下部有肥厚而致密脂肪形成脂肪墊。在臀大肌深面,坐骨神經由骨盆出閉孔內肌上方的梨狀肌下孔。該點的體表定位在骨客后上棘與 坐骨結節連線的中點;向下則投影在坐骨結節與股骨大轉子連線中點稍內側。坐骨神經的內側有股后皮神經、臀下神經,血管及陰部神經、血管等。神經下方的閉孔 內肌腱及其上下方的上下肌均由骶叢的肌支支配。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環跳穴】 Huán tiào(GB30),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肚Ы鹨健纷鏖I跳。屬足少陽膽經。足少陽、太陽之會。別名:髖骨、環谷、髀厭、髀樞、樞中、樞合中。
【穴位含義】膽經水濕在此大量氣化為天部陽氣。
(1)“環跳穴”。“環”,一種園形而中間有孔的玉器或一串連環中的一節,此指穴內物質為天部肺金特性的涼濕之氣。跳,跳動也,陽之健也,指穴內陽氣健盛。環跳名意指膽經水濕在此大量氣化為天部陽氣。本穴物質為居髎穴傳來的地部水濕,至本穴后,水濕滲入穴內豐滿的肌肉之中并氣化為天部的陽氣,穴內陽氣健盛使人在如,故名“環跳穴”。
(2)“臏骨穴”。“臏”,膝蓋骨也。“骨”,腎氣也。臏骨名意指本穴地部的生發之氣旺盛,使人體的活動如膝關節般運轉自如。理同環跳名解(古有臏刑,即切去膝蓋骨使之不能行者,而穴名之臏者取義則正相反)。髖骨名意與臏骨同。
(3)“分中穴”。“分”,分而散之也。“中”,與外相對,指內部。分中名意指穴內氣血在此分而散之。本穴物質為居髎穴傳來的地部水濕,至本穴后地部水濕氣化并散于穴外,本穴如同膽經氣血的分流之處,故名“分中穴”。
(4)“環谷穴”。“環”同上解,指穴內物質為肺金特性的涼性水氣。“谷”,指穴周各部。環各名意指膽經的涼性水氣在此輸向髖之各部。理同環跳名解。
(5)“髀樞穴”。“髀”,通脾,指穴內的肌肉部位。“樞”,門戶的轉軸也。髀樞名意指穴內的肌肉層次中大量氣化陽氣并輸向穴外各部。理同環跳名解。
(6)“髀厭穴”。“髀”,通脾,指穴內脾土。“厭”,厭惡也。髀厭名意指膽經上部經脈下傳的水濕太過則為穴內的脾土所不喜,故名“髀厭穴”。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地部的水濕及天部的陽氣。
【運行規律】地中水濕滲入脾土之中,天部之氣則外輸人體各部。
【功能作用】健脾益氣、祛風化濕。
【環跳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癥】腰痛、背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腰跨疼痛、挫閃腰疼、遍身風疹、膝踝腫痛不能轉側等。
【作用功效】強健腰膝、益氣壯陽、舒經活絡、活血止痛。
【臨床應用】現代常用于治療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腰骶髖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針刺撥罐環跳穴治療睪丸疼痛
針法:環跳穴取3寸毫針,垂直進針2.5寸,其余穴均用2寸毫針,垂直1.5寸,皆強刺激,留針30分鐘,去針后撥火罐10分鐘,每日2次。功可溫經散寒止痛。10天為1個療程。主治睪丸疼痛。
針刺按摩環跳穴治療痹癥
【目窗穴位配伍】環跳穴配足三里穴、陽陵泉穴、飛揚穴、豐隆穴、太白穴緩解治療靜脈炎、下肢水潴留;環跳穴配居髎穴、中瀆穴、風市穴緩解治療股外側皮神經炎;環跳穴配風市穴、髀關穴、犢鼻穴、伏兔穴、太沖穴、足三里穴、太溪穴、陽陵泉穴緩解治療小兒麻痹,肌萎縮,中風半身不遂等;環跳穴配風市穴緩解治療風痹。
【文獻摘要】《素問》:王注:足少陽、太陽二脈之會;《針灸甲乙經》 :腰脅相引痛急,髀筋瘈脛,肱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環跳主之;《銅人》:治冷風溫痹,風疹,偏風半身不遂,腰胯痛不得轉側;《針灸大成》:主冷風濕痹,不仁,風疹遍身,半身不遂,腰胯痛,蹇膝,不得轉側伸縮;《金鑒》:主治肱、胯、股、膝中受風寒濕氣、筋攣疼痛。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針刺療法】針尖略向下方斜刺環跳穴2.0-3.0寸,局部酸脹,有麻電感向下肢放散,緩解治療坐骨神經及下肢疾患等;針尖斜向外生殖器及少腹方向刺2.0-3.0寸,麻脹感可達外生殖器,可以緩解治療外生殖器及少腹疾患等。
【艾灸療法】環跳穴,艾條灸10-20分鐘,環跳穴艾炷灸5-10壯。
【按摩療法】兩手握拳,手心向內,兩拳同時捶打兩側環跳穴各50下或者兩手抱兩膝摟懷后再伸直,以此反復,一伸一屈共做50下。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