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骨穴
導讀:完骨穴歸屬足少陽膽經,有緩解治療失眠、頭痛、咽喉腫痛等作用。完骨穴的位置:頭部,當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處,詳見本文圖解完骨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完骨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完骨穴的位置】
【完骨穴的位置】位于在頭部,當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處。即:耳后高骨,即顳骨乳突。穴在其后下方凹陷中。(當乳突后緣直下,平乳突下緣處,與風府相平。)
【取穴方法】觸摸耳垂后面,有稱為“乳突”的凸骨,從此骨下方沿后緣,觸摸上方的骨頭,有一淺凹。一壓,即有震動感,這就是此穴。
【穴位解剖】在胸鎖乳突肌附著部上方,有耳后動、靜脈之支;布有枕小神經本干。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完骨穴】經穴名。出《素問.氣穴論》。屬足少陽膽經。足太陽、少陽之會。
【穴義】膽經氣血在此完全冷降為地部水液。
【名解】完骨:完,完全、全部也。骨,腎主之水也。該穴名意指膽經氣血在此完全冷降為地部水液。本穴物質為頭竅陰穴傳來的寒濕水氣,至本穴后天部的寒濕水氣全部冷降為地部的水液,故名。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地部水液。
【運行規律】由地部向頸項下部散流。
【功能作用】疏導水液。
【完骨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癥】頭痛,頸項強痛,頰腫,喉痹,齲齒,口眼歪斜,癲癇,瘧疾。失眠、三叉神經痛、偏頭痛、頸部酸痛等。
【作用功效】完骨穴,寧神、祛風、清熱。
【臨床運用】現代常用于治療面神經麻痹、腮腺炎、扁桃體炎、失眠等。
【穴位配伍】完骨穴配太陽、率谷、風池主治頭痛。配風池穴、大杼穴治瘧疾;完骨穴配風池穴、合谷穴治風熱上犯喉痹、口歪、牙痛、痄腮;完骨穴配風池穴治癲疾僵仆。
【配伍方例】1、痎瘧:完骨、風池、大杼。2、頭面氣癰腫:完骨、巨髎。3、喉痹、頸項腫不可俯仰、頰腫引耳后:完骨、天牖、前谷。4、頸項痛:完骨、頷厭。5、失眠:完骨、三間。
【古代記述】頭風,耳后痛,牙床急痛,項腫不可俯仰,頰腫引耳,喉痹,瘧,癲狂癇,足不收失履,偏風,手足攣痿。
【近人報道】失眠,面癱,流行性腮腺炎,腦發育不全,腦癱,癔病。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項腫不可俯仰,頰腫引耳,完骨主之";"癲疾,僵仆,狂易,面有氣,完骨及風池主之"。
(2)《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頭痛,煩心,癲疾,頭面虛腫,齒齲,偏風,口眼渦斜,頸項痛,不得回顧,小便赤黃,喉痹頰腫。"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療法】寒則點刺出血或瀉之灸之,熱則補之或水針。
【針刺方法】完骨穴,直刺或斜刺0.5-1寸。不灸。
【按壓手法】兩手拇指端放在完骨穴上,其余手指輕輕地放在枕部的兩側。用力按壓5秒,感到酸脹為佳。重復5次。
相關知識補充
治療落枕的穴位及刺激方法
治療落枕時,可刺激天柱穴、大杼穴、大椎穴、完骨穴、肩井穴,即可見效。這里僅介紹其中的天柱穴、大杼穴的找法。
先摸到枕部最突出之處(枕外粗?。?,在往下摸,則有凹陷。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后頸窩”,天柱穴就在后頸窩往下2厘米處,脖子兩側直向筋肉的外緣上,一壓,會有強痛。
脖子往前傾,從枕部往脖子后側摸,頸項底部有大塊凸骨(第七頸椎骨)。從它的下一個凸骨(第一胸椎骨)和下兩個凸骨(第二胸椎骨)之間起,再往左右二指寬處,就是大杼穴。
治療落枕時,用綁好的5、6支牙簽連續刺激這些穴道即可。
對治療落枕十分有效的落枕穴
落枕穴是治療睡覺時落枕的特效穴道,因而命名為落枕穴。
落枕穴在手背上。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間,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觸摸,從骨和骨變狹的手指盡頭之處起,大約一指寬的距離上,一壓,有強烈壓痛之處,就是落枕穴。
用食指指腹,或圓珠筆頭(不是筆尖)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會變得輕松多了。
【穴位相關閱讀】
【免責忠告】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