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艾灸注意事項:陰虛火旺體質怎么調理
導讀: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水,身體缺水,是件很嚴重的事,在中醫體質學上,身體缺水的人,被稱為陰虛體質。
陰虛體質是體內津液、精血等陰液虧少,以陰虛內熱等表現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
體內陰液的虧損,容易導致虛火的產生,這時如果單純瀉火,則會耗傷元氣變生他病,適得其反。因此,調養陰虛火旺體質應以滋陰為主,體內陰液充足陽氣有根,才不會生虛火。
陰虛火旺體質大多不宜灸,可選具有補陰活血的穴位按摩或針刺。
足太陰脾經上的三陰交穴和足少陰腎經的太溪穴是補陰要穴。三陰交穴是三條陰經的交匯點,可以滋補肝、脾、腎陰;太溪穴則可以滋補腎陰。平時可以用手指或筆桿點按,每次10~15分鐘,以酸脹為度,也可循經按摩。
脾氣急躁易怒者,除點按三陰交穴、太溪穴外,還可搓揉太沖穴,以瀉肝火;肺陰不足導致的顴紅、氣短、干咳、咽干口渴,可以加太淵穴、肺俞穴;腎陰不足導致的眩暈、耳鳴、婦女閉經、失眠、潮熱、盜汗可加腎俞穴、涌泉穴。穴位的按摩應以酸脹的感覺為宜,務必長久堅持方能收獲療效。
當然,也可請醫生以針刺補法刺激這些穴位,效果要比按摩快得多。
【免責忠告】此文章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